肺炎是一种下呼吸道的炎症性疾病,多在感冒的基础上发病。小儿肺炎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多发于秋冬季,容易跟感冒混淆,是威胁小儿健康乃至生命的疾病。因此,家长有必要掌握这种小儿常见病的鉴别知识,以便及时发现小儿肺炎,及早医治。
引起生儿肺炎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一、宫内感染:母孕期受细菌、病毒或原虫等感染,羊膜早破24小时以上或羊膜绒毛膜炎污染羊水。孕母阴道内的细菌、病毒或支原体等上行感染羊膜,胎儿吸入污染的羊水而产生肺炎。孕母在妊娠后期受到病毒、原虫或支原体等感染,病原体可经血行传播给胎儿而使之发生肺炎。
二、分娩过程中感染:胎儿在分娩过程中吸入孕母阴道内含病原体污染的分泌物而发生肺炎。或因断脐不洁发生血行感染。
三、出生后感染:出生后肺炎的发生。
1. 接触传播:接触婴儿者患呼吸道感染时易传给生儿,致生儿发生肺炎。
2.血行传播:生儿患有其他感染性疾病时,病原体可经血行传播至肺而致肺炎。
3.医源性传播:由于医疗器械消毒不严格活医护人员洗手不勤而将致病菌带给生儿引起肺炎。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患肺炎?
由于早期肺炎症状多和感冒相似,因此许多家长等到孩子出现严重症状时才后悔莫及,医生表示,医生提醒,孩子感冒后,家长可从“一测、二看、三听”观察孩子的病情,如出现以下情况,好尽快上医院看看。
一测,测体温。小儿肺炎大多伴随发热症状,而且多在38℃以上,并持续2~3天不退,即使用了退烧药也只能暂时缓解。
二看,从咳嗽和呼吸判断孩子是否患肺炎。小儿肺炎大多伴有剧烈的咳嗽与喘息,而且精神状态不佳,常烦躁、哭闹不安,或昏睡等。
三听,倾听孩子胸部发出的声音。可将耳朵轻轻地贴在孩子的脊柱两侧胸壁,肺炎患儿在吸气末期会听到“咕噜儿”般的声音,医学上称之为“细小水泡音”,这是肺炎的重要体征,而普通感冒一般不会有此声音,若出现此情况,需及时送孩子到医院诊治。
小儿肺炎如何防治?
应采取综合,以改善通气功能,有效控制炎症,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1.一般治疗
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室温维持于20℃,湿度60%左右,供给易于消化食物,经常翻身、拍背。
2.给予抗生素
根据以下原则选用抗生素:①临床与实验室的资料针对可能的病原。②选用病原敏感的抗生素。③疾病的严重程度。若为支原体肺炎,可选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病毒性肺炎可选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或无环鸟苷等。
3.对症治疗
若有缺氧表现,可予吸氧。可口服祛痰药物,若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可使用雾化。
预防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注意加强锻炼,可根据年龄选择适当的锻炼方法。户外活动时,注意适当增加衣服。有呼吸道病毒流行时,不要带小儿到公共场所去。家里有人患感冒时,不要与儿童接触。